沂南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中文注册

微信扫一扫,快捷登录!

查看: 33|回复: 0

民间故事《耩 地》

[复制链接]

354

主题

493

回帖

1652

金豆

版主

UID
138
积分
4419
阅读权限
200
在线时间
672 小时
注册时间
2024-7-16
最后登录
2025-10-12
发表于 2025-10-2 07:13:5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艾湛云 于 2025-10-8 00:06 编辑

耩 地

  乾隆皇上巡视江南,下榻沂州府万松山行宫。眼下正是春暖花开之际,生性好动的他,身穿微服,带着几个随从,要到附近察看民风民情。他们来到一个山脚下,乾隆皇上吩咐随从顺着大路走,自己只身一人走小路,去前边的望海楼子会合。
  乾隆皇上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,登上了一块山间平地。这里山峦叠翠,流水潺潺,真可谓山清水秀,他顿时来了诗兴,寻思起佳词丽句来。谁知左思右想,直至搜肠刮肚,也没找到合适的,便在地边上来回踱步。就这样走走停停,停停走走,不知不觉间,脚下的庄稼地,被他踩出了一溜儿路来。
  正在乾隆皇上紧皱眉头,冥思苦想的时候,猛不丁听到一声大喝:“干什么的!”乾隆皇上被吓得浑身一哆嗦,张着大口楞在哪里。等他稍微一定神,看见来人是个下地干活的庄稼汉,便恢复了常态,爱搭不理地说:“走路的。”来人往庄稼地里一看,刚刚长出嫩芽的谷子,被眼前这个瘦了巴几的人,踩坏了一大溜儿,顿时气不打一处来,冲着乾隆皇上发开了火:“你不吃人粮食吗?把谷子苗都踩成了柿饼子!”乾隆皇上低头一看,才知道自己犯了错,只得陪着笑脸说:“我是走路的,不小心踩坏了你的庄稼,你行个方便吧!”说完转身就走。庄稼汉一把拉住乾隆皇上的衣角,大声说:“你往哪里跑,踩坏了我的谷子苗,就是皇上老子,我也不饶他!”
  乾隆皇上知道碰上了硬茬子,浑身是嘴也说不清,他又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,只好一边赔不是,一边说:“我赔你钱行不行?”“那也不行!”“为什么?”“谷子能吃,钱能吃吗?”“那你打算怎么办?”“这好办,你给我把谷子重新耩上。”乾隆皇上一听,先软了手脚,只得硬着头皮说:“好吧!”。
  不大一会儿,庄稼汉扛来了耩子,定好子耧,他在后边扶着,叫乾隆皇上在前边拉。乾隆皇上一看傻了眼,自己倒是在京城的先农坛,有一亩三分地,耩地时都用牛拉,没有用人拉过。这可如何是好?只见他两手抓住套牛用的耩子架,用尽平生力气,使劲儿一拉,可是耩子纹丝没动。他再攒了攒劲儿,腰一弓腿一蹬,谁知一个趔趄,“扑通”一下趴到了地上,庄稼汉甩出一声:“松包!”说完他和乾隆皇上掉个个来,叫乾隆皇上扶着耩子,自己在前边拉了起来。就这样一步三晃,曲溜拐弯地把地耩上了。
  经过一番折腾,乾隆皇上也不想接着转了,更没有了作诗的兴致,而是闷闷不乐地往山下走去。路上碰到了两个气喘吁吁的随从,他也没有搭理。原来几个随从到了望海楼子后,左等不见主子人影,右等不见皇上驾到,只好留下两人守候,两人回头寻找。
  这时候乾隆皇上忽然开口问道:“你们耩过地吗?”两个随从楞了一下,然后开口答道:“回禀皇上,小的不曾耩过。”“一对松包!”两个随从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如坠五里雾中。
  乾隆皇上看了两个随从一眼,摇了摇头,却摇出一个主意来。如今朝廷正在大兴农事,多打粮食,何不就在望海楼子一带,来一次耩地演示,好让官民弄清朝廷的意图,也好让官民绷紧这根弦呢?
  回到行宫后,乾隆皇上马上召来伴驾接驾的官员,宣布了该项事宜,各路官员纷纷表示赞同。第一个站出来的,是沂州知府刘延春。他口中奏道:“陛下英明,该项举措,乃是与民同耕,与民同乐的一大幸事!眼下正是播种季节,下官随后便去督办,时辰就在明日上午,地点就在行宫附近的望海楼子村,不知圣意如何?”乾隆皇上略一沉吟,口中答道:“如此甚好,各位留意不要踩坏了庄稼。”
  次日上午,乾隆皇上带领文武百官,身着朝服,大兴旗鼓地来到了望海楼子村边。在大道旁的一块地里,早已做好了耩地的准备。乾隆皇上端坐地头,两边排列着随行人员,他一声令下,耩地的农人们开始了动作。
  扶着耩子的人,正是那个和乾隆皇上,在山间谷子地里补种谷子的庄稼汉,是耩地的主角,今日用的还是常用的两条腿的耩子,耩的还是谷子。他定好耩子耧,一声吆喝后,耪牛的一手拉着牛缰绳,一手扬了一下鞭子,拉着耩子的牛,便迈着均匀的步子向前走去,耩子也随着动了起来。
  庄稼汉双手握着耩子把,稳稳地左右摇晃着耧身。耧身的种子斗里,绑着一段扫帚枝的石卵形耩子蛋,在耧斗里左右滚动,敲打着两边的耧斗帮,发出有节奏的“当-当”声,均匀地搅拌着种子。旁边跟着一个腰挎粪筐,不时用黑瓷碗往耧身的粪斗里投粪的,种子和粪通过耩子腿的铁犁脚,同时下到了土里。他们耩过的地里,留下了两条不深不浅且成直线的垄沟,接着被后边一个拉着对轱辘的年轻汉子,把耩过的垄沟压实了。
  这个耩地不是一个人的活,要几个人共同配合,还要配合熟练,才能把地耩好。耪牛人要让拉耩子的牛迈步均匀,要时常牵着缰绳,掌控速度,嘴里还得不时吆喝着“牵着”“撇着”,让牛走直线。这牛能听懂“牵着”就是靠里走,“撇着”就是向外走。而向耧身粪斗里投粪的,一般是三个人,要轮流小跑着向前挖粪投粪。粪是事先捣成的,也是成堆成行备好的。当然最有功夫的还是扶耩子的,种子耩得深浅疏密,都在他的手上。
  这时的乾隆皇上,心里发痒坐不住了,他想实实在在地见识一下,地是怎样耩出来的。等到地头回耩子时,他立刻起身向耩子走去,几名随从也眼疾手快地跟了上去。他转身将双目一瞪:“回去,没你们的事!”他来到耩子前,跟几个庄稼汉打了个招呼,让他们接着耩地。扶耩子的庄稼汉,见来了个穿官服的,知道是个大官,却不知道是当今皇上,只是觉得有点儿面熟,便招呼了一下同伴,耩子又向前动了起来。
  其实乾隆皇上早就认出了这个庄稼汉,怕挑明了真相弄出尴尬,就没有说破。如今见庄稼汉没有认出自己,也就装起了糊涂。他饶有兴趣地紧跟着耩子,看了一个来回后,回到座位上坐下了。
  就在这时,沂州知府刘延春来到面前奏道:“下官刘延春,请求陛下恩准,让下官更换微服,亲手下田耩地。”乾隆皇上一楞,接着问道:“刘爱卿,你下田耩地?”刘知府明白乾隆皇上的疑惑,随即答道:“是的陛下,下官当年在老家读书时,就学会了耩地,如今每年都要到所辖的村子里,来耩它几回,也好与民一同劳作。”乾隆皇上闻言放下心来,开口应允了。
  刘知府唤过手下,手下熟练地打开了随身携带的包裹,伺候主人更衣完毕。刘知府挽了挽袖子,叫停了正在耩地的众人。众人中有认识刘知府的,连忙施礼相见,刘知府口中说着免了免了,让本府来耩两趟,过一下耩地的瘾。他上前接过耩子,打了个手势,耩子走了起来,身后留下了两条笔直的垄沟。
  望着刘知府那耩地的架式,跟那个耩地的庄稼汉差不到哪里去,乾隆皇上心中忽然泛起了一声感叹:这个白字先生,朕没有看错他呀!
  就在上次南巡时,乾隆皇上也是独自一人,来到万松山行宫附近的一个村子,听到村边学堂里传来一阵读书声,他便留步听了起来。私塾先生正在一遍又一遍地领着学生读《诗经》中的两句话,“临财毋苟得,临难毋苟免,可是把毋字读成了母字。他越听越别扭,越听越生气,这是什么先生,这不是误人子弟嘛!
  他一步闯了进去,面带怒色地站在了教书先生面前。教书先生抬头一看,放下课本问他:“请问您找谁?”他不客气地说:“我就找你!你给我听好了,诗经书中无母狗!”教书先生马上反应了过来,他略一沉思,顺口对了一句:“百家姓里有公羊!”他一听这教书先生学问还行,可他怎么读白字呢?脸上的怒气转眼又变成了疑问。
  他拉过一个凳子坐下,然后问教书先生:“听先生之言,也是个有学问的人,可为什么还教学生读白字呢?”教书先生一听,叹了一口气说:“还不是为了混口饭吃嘛!”教书先生又望了望他,见是个外地人,心想说来听听也无妨,就把读母的原因说了出来。
  原来教书先生是个举人出身,在考中举人后,因家道中落,无力再去参加科考,只好找了个私塾先生的差事,挣点银两来养家糊口。雇佣自己的这家主人,是当地有名的大财主。他学问不大,却好附庸风雅,不懂装懂。昨天他来学堂转了转,碰巧听到教书先生在教学生读这两句话,他认为教书先生把毋字读成白字了,就叫把字改过来,教书先生分辨说这字确实读毋。谁知财主急了,说什么:我叫你读母你就读母,怎么我还不如你吗?教书先生感到很为难,就嘟嚷了一句:那不是糊弄人嘛!财主一听,不软不硬地发了话:要不读母,你就另请高明吧!教书先生心想:端人碗受人管,只好把毋读成了母。
  他一听是这么回事,便端详了一下教书先生说:“看来先生不是平庸之辈,你权且在这里教书,等我的信好了!哎――你叫什么名字?”教书先生回答说自己叫刘延春,他听后离座而去。
  两天后,一道圣旨将刘延春放任费县正堂,后来又擢升为沂州知府。今日看来,朝廷从四品官员会耩地的,这么亲民的,实属凤毛麟角,从心里认同了刘知府确实是个干才,应该赐予他更高的位置,来展示他的才干。
  乾隆皇上又看向了忙碌的耩地场面,心中忽然一动,也不用冥思苦想了,一首耩地诗油然而生:手握耩把扶正耧,深浅疏密在心头。耩蛋打得耧帮响,播下五谷聚粮丘。吟完,他手捋山羊胡子,开心地笑了,先前耩地的不愉快,也都烟消云散了。

艾湛云原载《乡土•野马渡》2025-7月

松龄鹤岁 福寿延年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中文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Archiver|小黑屋|
沂南论坛 ( 鲁ICP备19048380号-1|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89号 )

GMT+8, 2025-10-12 22:28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